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政策文件>政府文件

河津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津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

發布日期:2022-12-09 17:24     來源: 河津市人民政府     【字體: 】     打印本頁

信息索引號 1408810058/2022-00931 發布時間 2022-12-09
發布機構 河津市人民政府 文號 河政發〔2022〕12號
主題詞 衛生、體育 體裁 河政發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直各有關單位:

  《河津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予以印發,請認真遵照執行。

                             河津市人民政府    

                            2022年8月29日

 ?。ù思_發布)

  河津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國發〔2021〕11號)和《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山西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晉政發〔2022〕4號)及《運城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運城市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運政發〔2022〕15號)文件精神,全方位推進我市全民健身事業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全市人民群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制訂本實施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進人民福祉、推動體育事業發展等方面的綜合價值和多元功能,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全方位推進河津全民健身事業高質量發展。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民健身意識普遍提升,全民健身設施更加完善,人民群眾體育健身更加便利,全民健身組織更加健全,全民健身服務更加有力,全民健身活動更加豐富,參與運動項目人數持續提升,主要目標如下: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0%;

  ——市、鄉、村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

  ——改擴建體育公園1個以上,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8平方米;

  ——全民健身品牌活動數量達到4項;

  ——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不低于3人,每萬人體育社會組織數量達到0.9個;

  ——《國民體質測定標準》總體達標合格率95%。

  三、主要任務

 ?。ㄒ唬┘哟笕窠∩韴龅卦O施供給。貫徹落實《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補齊健身設施短板的實施意見》(晉政辦發〔2021〕92號)和《運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運城市“十四五”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整體解決方案的通知》(運政辦發〔2021〕75號)精神,我市已制定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五年行動計劃,通過盤活城市空閑土地、用好公益性用地、倡導土地復合利用、支持租賃用地等方式充分挖掘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用地潛力,規劃建設貼近社區、方便可達的場地設施。

  “十四五”期間,按照統籌安排、合理布局、安全規范、方便群眾的原則,加強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設施的建設和管理。著力實施《運城市鄉鎮街道辦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健身行動計劃(2021—2025年)》(運政辦發〔2021〕30號),努力實現全市9個鄉(鎮、街道)全民健身中心全覆蓋。做好國家扶持的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館、健身步道、足球場、戶外運動設施等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的立項申報與建設工作;落實社區體育場地設施配套要求,新建居住區和社區按照室內人均體育建筑面積不低于0.1平方米、室外人均體育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標準配建公共健身設施,實行勘察設計質量承諾制,驗收未達標不得交付使用,并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不具備標準健身場地設施、未達到規劃標準的既有居住小區,要緊密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統籌建設社區健身設施。

  加快河津市體育中心、河津市體育館改續建項目建設進度,提高全民健身設施智慧化服務水平,建立健全場館運營管理機制,完善場館硬件設施,做好場館應急避難(險)功能轉換預案,提升場館使用效益。加強對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的評估督導,優化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績效管理方式,加大場館向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開放的績效考核力度。做好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工作。(市體育發展中心、市發改局牽頭,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行政審批局、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應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ǘV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在全市廣泛開展“強健體魄 · 積極生活 · 共享健康 · 幸福山西”為主題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完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積極參加運城市運會群眾體育項目比賽、全民健身運動會、社區運動會、老年人體育大會、農民趣味運動會、殘疾人運動會、學生運動會、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社會體育指導員電視大賽等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開展特色健身活動,鼓勵體育協會、行業結合地域特點、行業文化及體育資源,按照運城市委“五條綠色走廊”要求,打造我市沿黃美麗鄉村示范帶、沿汾生態文旅融合示范帶,開展具有區域特色、行業特點、影響力大、可持續性強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持續打造“一縣(市、區)一品、一行(行業)一品、一會(協會)一品”全民健身品牌活動,逐步形成多層次、多項目、多元化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內容,圍繞傳統節日,開展新年登高、全民健身大拜年、紀念“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題詞、全民健身日、中國農民豐收節等主題活動。持續打造影響力街舞賽事活動,河津市夏季籃球聯賽、小梁賽車文化小鎮摩托車、越野車場地挑戰賽、河津市五人制足球聯賽等品牌賽事,擴大賽事活動品牌影響力;推動晉陜豫黃河金三角體育協作區賽事活動合作,打造區域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品牌。開展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鞏固拓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大力發展“三大球”運動,推動縣域足球推廣普及,引導運動項目協會制定運動項目辦賽指南和參賽指引,舉辦運動項目聯賽,普及運動項目文化,發展運動項目人口。(市體育發展中心牽頭,市直工委、市發改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總工會、市婦聯、團市委、市殘聯、市老年人體育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ㄈ┨嵘茖W健身指導服務水平。落實國民體質監測、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制度,建立健全國民體質測試、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常態化機制。開展疫情防控常態化科學健身大講堂,鼓勵社會體育指導員、優秀運動員等體育專業技術人才開展健身科普活動,推廣普及科學健身方法。關心重視知識分子、農民、職工、老年人、幼兒和殘疾人等人群的健身指導服務。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辦法,推進建設社會體育指導員網絡數字化管理平臺,提高在崗指導服務率和科學健身指導水平。完善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激勵機制,引導和鼓勵體育類行業組織和單位因地制宜開展體育“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鄉鎮、進農村”等六進線上或線下志愿服務活動,積極打造具有河津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品牌。(市體育發展中心牽頭,市委統戰部、市直工委、市文明辦、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科協、市農業農村局、市統計局、市總工會、市殘聯、市老年人體育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ㄋ模┘ぐl體育社會組織活力。積極構建以市級體育總會為樞紐,各級各類單項、行業和人群體育協會為支撐,基層體育組織為主體的全民健身組織網絡。重點加強基層體育組織建設,在街道(鄉鎮)推行“3+X”模式(體育總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老年人體育協會加若干單項體育協會),鼓勵體育總會向鄉鎮(街道)延伸、各類體育社會組織下沉行政村(社區),推進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組建體醫融合的“健康方式體育指導中心”和“健康方式體育指導站”,完善農村體育協管員隊伍建設制度。加大政府購買體育社會組織服務力度,引導體育社會組織參與和承接政府購買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對隊伍有力、組織活躍、專業突出的“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騎行、跑步等自發性全民健身社會組織,給予場地、教練、培訓、等級評定等支持。(市體育發展中心牽頭,市衛健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體育總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ㄎ澹┐龠M重點人群健身活動開展。廣泛開展青少年體育活動,依托體育俱樂部、輔導站點、培訓機構等社會力量培養青少年的體育興趣和愛好,開展“奔跑吧·少年”兒童青少年主題健身活動,促進青少年群體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提高健身設施適老化程度,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的賽事活動,鼓動老年人有組織開展科學健身。關注殘疾人健身,新建公共體育設施要統籌考慮殘疾人的需要,已建成的要逐步改造提升。完善公共體育設施對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的優惠政策。重視職工的體育鍛煉,推動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建設健身場地、購置健身器材和組建健身團隊,滿足職工的健身需求,倡導其他企業發揮作用促進員工健康。(市體育發展中心牽頭,市教育局、市衛健局、市直工委、市自然資源局、市總工會、市殘聯、市老年人體育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M全民健身融合發展。深化體教融合。完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整合各級各類青少年體育賽事,健全分學段、跨區域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加大體育傳統項目特色學校、體育運動學校、高等院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力度。大力培養體育教師和教練員隊伍,規范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建設,鼓勵支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發展。推動體衛融合。發揮市衛生健康和體育局職能優勢,研究建立體育和衛生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的新模式。推動體衛融合服務機構向基層覆蓋延伸,支持在有條件的社區醫療衛生機構中設立科學健身門診。開展體醫融合項目服務,推進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員聯合培訓,推廣常見慢性病運動干預項目和方法。促進體旅融合。通過普及推廣冰雪、山地戶外、航空航模、水上、馬拉松、自行車、汽車摩托車等戶外運動項目,建設完善相關設施,拓展體育旅游產品和服務供給。支持打造精品賽事參與游、培育體育活動體驗游、拓展戶外健身休閑游,加快培育一批體育旅游精品線路、精品賽事、示范基地和示范項目,引導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促進群眾充分參與體育旅游活動,推動體育產品和旅游市場深度融合,形成多業融合的體育旅游發展新格局,助力鄉村振興。(市體育發展中心牽頭,市衛健局、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市自然資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ㄆ撸I造全民健身社會氛圍。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加大公益廣告創作和投放力度,大力弘揚體育精神,積極參加全省社會體育指導員電視大賽,講好群眾身邊的健身故事。開展職工健身休閑活動。積極參與市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創建工作。搭建多層次交流平臺,拓展我市全民健身對外交流,推動足球、籃球、武術等我市傳統體育項目“走出去”,舉辦國內、省、市、市賽事活動,擴大項目在國內、省、市的普及程度和全民健身交流。(市體育發展中心牽頭,市文明辦、市人社局、市融媒體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ò耍┩苿游沂行聲r代文明實踐體育類志愿服務活動發展。目前我市形成以“全民健身·體育強國”志愿服務大隊為核心,群眾體育志愿服務隊、競技體育志愿服務隊為主體,韶華足球志愿服務分隊、唐龍籃球志愿服務分隊、空竹志愿服務分隊等九家志愿服務分隊為先鋒的體育志愿服務框架。以積極推動青少年體育運動義務培訓活動,線上健身指導、組織和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為主要工作內容。保障每年青少年體育運動義務培訓不少于500人次,線上健身指導不少于10次,全民健身賽事活動不少于5次。(市體育發展中心牽頭,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各體育志愿服務隊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加強黨對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領導,發揮市人民政府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作用,推動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市人民政府已將全民健身事業納入本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出臺本轄區全民健身實施計劃,完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ǘ汛笕窠∩砣瞬抨犖?。創新全民健身人才培養模式,發揮互聯網等科技手段在人才培訓中的作用。加強健身指導、組織管理、科技研發、宣傳推廣、志愿服務等方面的人才培養供給。暢通各類培養渠道,引導扶持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人才培養,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養體系和科學評價機制。

 ?。ㄈ┘訌娙窠∩戆踩U?。對各類健身設施的安全運行加強監管,鼓勵在公共體育場館配置急救設備,確保各類公共體育設施開放服務達到防疫、應急、疏散、產品質量和消防安全標準。建立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安全防范、應急保障機制。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加強全民健身相關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和個人信息保護。堅持防控為先,堅持動態調整,統籌賽事活動舉辦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ㄋ模┨峁┤窠∩碇腔刍?。推動線上和智能體育賽事活動開展,支持開展智能健身、云賽事、虛擬運動等新興運動。提高公共體育服務智慧化水平,實現對健身設施、賽事活動、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社團組織等內容的公示、查詢和管理,方便群眾獲取健身指導服務。

掃描件:河津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津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pdf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18禁h